解析“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探索百年乡建之路,我们风雨兼程

四季康养品牌中国唯一授权运营投资商:策划运营投资
欢乐上河商业街镇、酒肆街、百师医谷、东街草市

特色案例推荐

古城镇、特色小镇 创意街区规划策划
解析“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探索百年乡建之路,我们风雨兼程
2018-06-14

解析“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探索百年乡建之路,我们风雨兼程



  2018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今年38日,“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即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乡村组织振兴,是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和路径的明确指示。

  面对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机遇和使命,我们重温孙君老师提出的“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这一重要理念,还是蛮有意义的。作为农业大国,我们的农村是如何历经空心村、功能单一、衰败及乡村文化边缘化等重重危机后,走向振兴之路的呢!

  为什么要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首先要搞清楚“农村”的定义!毫无疑问,农村是由农民、农户组成的,以生产粮食为主、有特殊生产方式的社区。 农村具有以下特征:以农为主,以农业生产方式为基础。人口密度较低,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地缘、血缘关系明显。地域特征明显。

其次,我们还要弄明白农村到底蕴含什么?

一、农村作为生产粮食的地方,是满足全国人民基本温饱的饭碗,而农业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生产提供的食物等基本生活资料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前提,农业创造的剩余产品是社会其他生产部门存在和扩大的重要基础。简明扼要就是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也就是孙老师讲的一定要“人田合一”。

二、农村有很多原生态的文化元素,比如家谱文化,知自己从哪来?比如民间艺术,丰富农民精神生活;比如在祠堂里听历史、在文化礼堂学年画、再比如传统技艺......乡村振兴,文化是瑰宝,激活这些文化,然后丰富非遗业态,厚植文化优势,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无不立足在农村。

三、中国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中国文化的本质是乡土文化,也就是说从农民耕种劳作所衍生出来的智慧。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追溯一下历史,不难发现,中国乡土社会的兴盛应为“唐宋”。唐宋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黄金时代,以乡村农民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特征的经济生活稳定富足;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乡绅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以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思想深入人心。

  而中国乡土社会的“衰落”则是在元明清时期。元朝统治者用游牧军事统治方式来治理被征服的农耕社会的极不协调,导致中国传统乡土社会遭到前所未有的摧残;明朝的专制集权,窒息了中国乡土社会复苏的生命活力;清朝的黑暗统治,彻底使中国乡土社会走向衰落。特别是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入侵,在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压迫下,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乡土社会衰落的步伐。诚如鲁迅在《故乡》里所描写的:“……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正是中国近代乡村衰落景象的真实写照。

四、承载着无数人的乡愁。过去文人墨客用尽瑰丽语言,来抒发对故乡的思念、怀想以及赤子之情,今天每逢佳节都会看到人潮拥挤的回家大军,无论是诗意语言还是实际行动,都是在讲述乡愁。

  综合上述,我们再回看“把农村建设的更像农村”这句话,其意义就在于要立足于农村自身的生态系统、文化系统、产业系统、组织系统,发挥乡(农)村的主动性,来激活它的发展活力,建立更加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而不是按照城市发展的套路,把农民赶上楼,或者把农村简单搞成各种旅游景点等等,弄出个四不像工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支撑点。不难预见,“乡村未来的奢侈品”终将实现。来源:微公号 清农学堂

 

 

 

 

 

 

 

 


推荐阅读

  • 动能智库 • 戴欣明工作室

    扫描二维码下载 公众微信订阅号
    中国最具人文特色的战略思想智库

  • 【酒肆街】小酒馆 订阅号

    扫描二维码下载,在移动中关注
    差别化味道是策划出来的,视为“发现味道”

收藏本站
   前期商务联系:
   深圳市总部办公室:0755-8242 1868  
   手机:186 8879 6913  王小姐